万年一座山,桃李满天下谁写的
桃李满天下出自汉代韩婴《韩诗外传》,春秋时期,魏国大臣子质学富五车,知识渊博,他因得罪权贵而逃亡到北方生活。为了维持生计,他在朋友提供的两间房子里开设学馆授课,并凭借出众的学识招来大量的学生。
子质所收学生不分贫富,只要愿意学都可以拜他为师。学馆旁有两棵树,一颗桃树,一颗李子树。凡是来上学的学生都需跪在桃李树下拜认先生。
子质经常指着这两棵树教导学生们说:“你们要刻苦学习,要像这两棵树一样开花结果,成为祖国栋梁。”
在他的严格管教下,学生们发奋读书,先后成才。
他们感念子质先生的教诲,在自己住处亲手栽种桃树和李子树以自勉。对此,子质曾自豪地说:“我的学生真是桃李满天下啊!一个个都很有作为!”
由此,后来的“桃李”多用以比喻培养的学生或者提携的后辈,而“桃李遍天下”则是指老师培养的学生数量很多,遍布各地。
桃李满天下最初指的是谁
1、“桃李满天下”最早指的是春秋时期的魏国大臣子质,相传子质因得罪权贵被迫流亡,途中遇到旧友子简,感慨自己培养了众多学生却无人相助,子简却用“春种桃李,夏得阴凉,秋获果实;若种荆棘,反被刺伤”的比喻开导他,强调“培养学生应如种桃李,终会遍布天下”,子质听后豁然开朗,继续投身教育。
2、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让这一比喻广为人知,他在《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》中写道:“令公桃李满天下,何用堂前更种花?”诗句中的“令公”指唐代名相裴度,用“桃李”暗指他的门生弟子遍布朝野,自此这一说法被广泛引用。
3、另一个关联人物是唐代狄仁杰,武则天曾赞叹:“天下桃李,悉在公门矣!”赞扬他举荐贤才众多,如同桃李遍布全国。这一典故进一步强化了“桃李”与“人才”的关联,但实际起源仍早于唐代。
4、“桃李”象征生命力与传承,古人认为桃树李树易成活、结果多,比喻老师培养的学生品德高尚、才能出众且生生不息,如今“桃李满天下”已成为赞美教师育人成果的最高荣誉,承载着对教育者的敬意。
相关问题解答
1、“桃李满天下”最早是谁说的?
我查了资料,发现这句诗最早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《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》:“令公桃李满天下,何用堂前更种花。”这里的“令公”指的是唐朝名相裴度,白居易用“桃李”比喻他培养的学生遍布天下,后来就成了夸老师育人成果的经典说法啦!
2、“桃李”为啥能代表学生?
哈哈,这个比喻其实超形象!春秋战国时,有个叫子质的大臣培养了很多人才,他落魄时学生纷纷帮忙,他就说“我种桃李得果实,种蒺藜(带刺的植物)反被扎”,后来“桃李”就成了优秀学生的代称,和老师一搭配,直接封神!
3、“万年一座山”和“桃李满天下”是一对吗?
严格来说不算!我搜了半天,发现“万年一座山”更像现代人写的,可能是形容老师像山一样崇高稳固;而“桃李满天下”是古诗名句,不过网友经常把这两句凑一起夸老师,听着挺押韵,传播多了就“组CP”了~
4、现在用“桃李满天下”会过时吗?
完全不会!这词从唐朝火到现在,连教育部官网都用来表彰优秀教师,不过现在网友也玩新梗,你的学生比网红粉丝还多”“名师直播间刷桃李”之类的,但论经典,还是老祖宗的白居易赢麻了!
(回答结合了历史典故+网络梗,口语化但保留知识点,你看这样行不?)
本文来自作者[怜阳来了]投稿,不代表天枭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abcnative.com/news/202504-419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天枭号的签约作者“怜阳来了”
本文概览:万年一座山,桃李满天下谁写的桃李满天下出自汉代韩婴《韩诗外传》,春秋时期,魏国大臣子质学富五车,知识渊博,他因得罪权贵而逃亡到北方生活。为了维持生计,他在朋友提供的两间房子里开...
文章不错《万年一座山,桃李满天下谁写的 桃李满天下最初指的是谁》内容很有帮助